把手机变成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款国产机器人引起了马斯克的兴趣

把手机变成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款国产机器人引起了马斯克的兴趣

遗风多沉消 2025-02-25 娱乐报 17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试想这样一个画面:把手机固定在某个支架上,就得到了一个能够进行自然语言对话、具有视觉和障碍识别功能的陪伴机器人。它可以自由移动,拥有类似于人的情绪,会通过手机屏幕做出相应的表情反应。它可以是工作生活的助理,也随时能够提供像朋友一样的情绪价值。

这条视频在Twitter上获得了数百万播放,还吸引了马斯克的点赞和评论:“Pass the butter”。

这是科幻动画《瑞克和莫蒂》里的一句台词,科学家瑞克制作了一个名为 “黄油机器人” 的小机器人,专门用来在家庭餐桌上给自己递黄油,而陪伴机器人正在把这样的画面变成现实。

视频中的机器人名叫LOOI它搭载仿生行为系统和ChatGPT售价189元。来自一家名为TangibleFuture(可触未来)的深圳公司。

把手机变成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款国产机器人引起了马斯克的兴趣
图片来源:可触未来

TangibleFuture成立于2022年,背靠李泽湘旗下松山湖XBOTPARK基金支持。创始人张晓辉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自从2024年12月启动量产出货以来,LOOI已经实现近8000台出货量的成绩。用户无论在平均使用时长以及对话次数上都非常可观。人均使用时长甚至超过了某头部AI Chatbot的App产品。

把手机变成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款国产机器人引起了马斯克的兴趣

LOOI诞生于张晓辉的毕设灵感。他并没有做一款全新的硬件,而是将手机与硬件外设结合。在他看来,手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算力,拥有各种传感器和完善的输入输出接口,唯一缺乏的就是可动的身体

硬件外设补充了手机界面缺失的能力,把手机从二维的交互窗口变成三维的实体内容,也改变了AI被动交互的现状,把AI的可能性延伸虚拟世界,来到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例如,当电话响起时,LOOI举着手机朝用户跑来,就是一种超出二维体验,这也是必须要单独做硬件的原因。

如果只做单纯的一体式机器人产品,或许会有更高的利润率,但想要“出圈”和做高销量并不容易。张晓辉想做能够普及普大众的产品,和手机结合也能够降低用户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

LOOI的感知始终是开启的——在它面前举起杯子,它会自动出现干杯的效果;把脸凑近手机屏幕时,它会主动送上飞吻;抚摸屏幕边缘时,它会像猫一样很开心,甚至打呼噜。它会主动感知环境,在察觉到用户工作时间过长时,它会主动提示是否要玩个游戏。在AI的加持下,它还能和用户探讨任何问题,甚至会在争论中被激怒,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有趣的是,不是每种感知都会机械式地触发相应的行为。受到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多重草稿模型”启发,LOOI模拟了智慧生物的行为逻辑,就像人每时每刻都能看到眼前不同的物品,但并不会对每个物品都机械地进行“回应”。

因此,究竟在何时、何地触发有趣的交互,是考验LOOI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关键

LOOI许多趣味交互方式,是依靠团队对交互触点的梳理来创造的,而非大模型生成。张晓辉认为,团队要重度参与到对相应交互行为的定义中,而非一味丢给大模型去处理。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想象力以及对日常生活中人类情感细致的洞察,也是可触未来一项独特的竞争力。

ChatGPT和DeepSeek的火爆让AI硬件成为了时兴的概念。但在张晓辉看来,LOOI并不是“AI硬件”,尽管大模型的确增加了它的智能化水平,但团队更倾向于把硬件作为内容而非终端。

在可触未来的定义中,LOOI有自己的人设和背景,它甚至会“做梦”,并把它梦到的事物以图片和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用户可以向它提问并调取查看。团队甚至在开发,用户每天的互动也成为梦境的一部分,与不同用户交互的LOOI也会生成专属于他们自己的梦境图片和日志。

“LOOI本质上是一个情感触发器。我们要先建构一个用户足以与之共情的角色,再基于这个角色创造交互体验。这就是仿生行为系统、记忆、提供叙事与世界观的梦境都非常重要的原因。”张晓辉说。

一个类似的样本是曾经爆火的小游戏《旅行青蛙》,这是一个玩法十分简单的游戏:用户只需要为青蛙准备行囊,它就会出去旅行,并随时寄来不同风景的明信片。青蛙何时出门、何时归来以及明信片的内容都是随机且未知的,但这也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

市面上一直不乏陪伴机器人产品。早在2016年,美国公司Anki就借鉴《机器人总动员》中的角色瓦力,推出了支持语音及游戏互动、能够提供情感陪伴的桌面机器人Cozmo,一年销量超过150万台,也是当年英美市场最畅销的玩具之一。今年CES期间爆火的日本机器人Mirumi,甚至没有搭载任何AI功能,仅凭模拟与婴儿的互动,就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

而在大模型走俏之后,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被指数级放大,更吸引了诸多创业者的追逐。

相关创业公司正在获得资本的青睐。科大讯飞投资的灵童机器人目前正在研发“桌面级AI陪伴人形机器人”;前小鹏机器人产品负责人内孙兆治创立的珞博智能也则将首款产品定位为“AI潮玩”,声称将推出面向年轻女性的情感陪伴产品;前天猫精灵合伙人李勇创办了一家名为跃然创新的公司,推出的AI挂件BubblePal将毛绒玩具变成了能够随时陪伴儿童的交互式对话玩具,同样获得了来自李泽湘的注资。

越来越多硬件大厂也把目光放到了AI陪伴上。三星、LG、TCL等公司都在今年CES期间展出了主打AI陪伴的产品。例如TCL推出的AiMe,不仅能够实现情感陪伴,也提供移动和家居控制功能。

张晓辉并不担心来自大厂的挑战。对此类产品而言,接入大模型可能是门槛最低的工作,要真正创造不同的用户体验,更考验的是厂商的想象力、跨学科视野以及对生活微妙之处的洞察。这也让他相信,可触未来有希望引发一场交互革命。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本文标题:《把手机变成有意识的生命体,这款国产机器人引起了马斯克的兴趣》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