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范三覃 2025-02-25 简单报 5 次浏览 0个评论

过去几年,中国的自主体育IP赛事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但与此同时,中国体育产业圈也见证了不少赛事如流星般稍纵即逝。

为什么不少赛事主办方兴致勃勃地投入办赛大军却找不到延续赛事生命力的方式?究其原因,这或许与体育圈并非一个“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的产业链有关。

2月25日,2025上海帆船公开赛(下称:上帆赛)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赛事宣布将以“劲享帆上 Shang Fantastic”为口号,于3月25日至3月30日举行。

相比首届赛事,此次上帆赛将引入奥运级别的ILCA7级,为各支队伍备战全运以及未来的奥运会提供练兵的平台。此外,赛事还邀请了中国传奇残疾帆船运动员徐京坤一同扬帆起航。

从高额的赛事奖金到对接奥运级别的赛事设置,再到讲述以人为本的体育故事……这场“两岁”的上帆赛给出了中国自主体育IP赛事如何维持生命力的一组参考答案。

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上帆赛举行启动仪式,比赛日期定在3月25日至3月30日。

接轨奥运项目,全球帆船精英都看向上海

对于所有自主体育IP赛事而言,参赛运动员和比赛永远是核心价值。正因如此,上帆赛从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帆船赛”。

就在首届上帆赛从黄浦江驶向滴水湖的整个过程中,赛事已经吸引了不少世界级别的精英帆船运动员参赛。彼时,就包括不少正在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年轻帆船运动员都来到上海参赛。

一年过去,世界体坛进入洛杉矶奥运会周期。而在没有奥运会的“小年”,上帆赛的组委会反而通过增设奥运级别的帆船项目吸引更多精英选手参赛。

在新闻发布会上,赛事运营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本次的竞赛项目在去年J80级及ILCA6级(公开组和女子组)的基础上增设ILCA7级。而ILCA7级帆船(原名激光级帆船)是目前奥运会男子单人艇的指定船型。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起,ILCA7级帆船就成为奥运会男子单人艇的比赛项目,并且也都包含在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之内。

“本次赛事增设ILCA7级项目,旨在提供专业平台,培养优秀帆船后备人才,为上海乃至中国帆船运动的未来发展储备力量,在国际赛事中持续展现中国帆船的竞争力。”朱骏炜透露,也正是因为增设了与奥运接轨的项目,更多精英级别的运动员都将来到上海,“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与10个国家的10位运动员进行了沟通,他们当中有国家冠军,有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手,还有ILCA7级目前世界排名前十的精英,他们都表达了强烈的参赛意愿。”

除了成为奥运会和全运会的练兵舞台,在帆船赛事中相对较高的奖金设置也是保证精英运动员成为赛事核心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据透露,今年的赛事依然维持了高额的奖金设置,J80级和ILCA6级的奖金均与去年保持一致,而获得ICLA7级前八名的运动员可以分获30000元、20000元、10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金。

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刚刚创造历史的徐京坤船长也将出现在本届上帆赛。

讲述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懂得抓住人心

在介绍今年预计参赛的所有精英选手中,朱骏炜特意提到了一位他口中的“重量级选手”,那就是中国籍帆船运动员徐京坤。

对于不了解帆船运动的人而言,这个名字或许不太熟悉,但是在世界帆船界,这位中国船员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而且他的传奇故事也在不少船员间流传。

徐京坤在帆船领域成绩斐然,曾创造单人独臂环中国海的世界纪录,成为首位完成MINI TRANSAT单人不间断跨大西洋及完成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近期,他更是完成了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成为首位完赛的中国选手。

旺代环球帆船赛是全球航海运动的终极挑战。该赛事要求选手单人驾驶帆船,中途不停靠、无外援和补给,连续不间断航行约26000海里,从法国旺代省出发,绕地球一圈后返回起点,因赛程艰难和高淘汰率,被誉为“航海界的珠穆朗玛峰”。

从赤道无风带的煎熬到海洋暴风的肆虐;从海浪中三次攀爬30米高的桅杆到维修液压发电机的生死一线;从练就连吃99天泡面的“独特技能”到完赛前五天经历濒临退赛的无助……在近100天的时间内,徐京坤独自面对来自极端天气、孤独、身体极限和技术难题带来的挑战,留下了不少令人动容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体育之所以吸引人,最终讲述的还是人的故事,如何将体育蕴含的精神和赛事以及品牌的故事进行深度结合,把内容运营做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关键,简而言之,就是要抓住人心。”

体育咨询专家、关键之道创始人张庆此前在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中国体育自主IP赛事时就提到了“人的故事”在赛事传播之中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之外,要善于找到更多能够引起群体共鸣的事件,这种情绪能够转化为商品。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通过创造一种介质,让更多关注到体育赛事的人们在生活场景中延展这种共鸣。”

如今,“独臂船长”徐京坤就将成为赛事的这条纽带,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项赛事,也鼓励更多人了解航海和帆船。

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上帆赛为上海市帆船帆板队举行全运会前的出征仪式。

破圈,才能让赛事更有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上帆赛沿用公开报名的方式邀请更多帆船爱好者参与其中。发布会当天,赛事报名工作同步启动。其中ILCA6级及ILCA7级由赛事组委会邀请参赛,包括30条ILCA6级帆船及30条ILCA7级帆船参赛。J80级则采取定向邀请和公开报名形式,可接受30条J80级帆船报名,每条J80级帆船限报8人(含领队、教练),除定向邀请船队外,其他参赛名额向达到资格条件的船队开放报名,若符合条件的船队多于赛事设定数量,则将通过抽签形式确定最终参赛名额。

事实上,虽然只是第二届,但上帆赛在破圈这方面已经借鉴了上海马拉松和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自主IP赛事的不少优秀经验。

帆船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蕴含的冒险、拼搏、团队协作等精神与上海的城市精神相契合。

在首届赛事期间,组委会就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项运动。彼时,一场以帆船为主题,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交响音乐会就在临港演艺中心上演。而在这场音乐会之前,赛事配套设置的上帆赛事村正式“开村”,奥运冠军徐莉佳则担任赛事村的“村长”。赛事村现场,主办方不仅设置了上帆TV、乐帆码头、乐帆时刻、上帆公益、乐帆空间、帆友集市等不同板块,更是开设了上帆×中国航海博物馆限定特展,全面辐射全年龄段市民受众。

而到了这一届,赛事的相关活动继续升级,上帆赛在商旅文体联合方面将持续发力,实现多维度优化升级,打造上帆赛事主题周末、上帆赛事观赛套餐及上帆观赛直通大巴等活动。就在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体育局竞赛处与临港管委会商业和文体旅游处负责人共同启动上帆×临港商旅文体联动。

“作为一名帆船运动员,我是非常骄傲的。我希望这样的赛事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们了解到这项运动,也鼓励他们参与帆船,享受航海带给他们的乐趣。”徐莉佳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谈到了上帆赛对于破圈所做出的努力,她也希望“借助这些活动让体育赛事走近上海市民,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本文标题:《接轨奥运,讲人的故事……这场赛事找到延续生命力的方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